光伏电站隐患——小边框大问题
我们经常会在光伏电站中注意到,明明组件的其它地方灰尘不多,组件下端的边框处却总是有大量积灰,有的形成泥带,完全遮挡了电池片,造成局部发电量下降严重。的确,光伏组件表面最常见的污染就是组件下端由于边框与玻璃的台阶阻水导致边缘的积灰,工商业彩钢瓦屋顶电站由于安装倾角低,积水积灰更为严重。
让我们来一起来看个视频,会有个更直观的感受:
造成组件下端积灰、泥带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组件安装时有一定倾角,在组件表面冲刷时积灰的污水会沿组件向下端流动,而由于组件边框比玻璃会高出1-2毫米,总有部分积水无法越过边框。积水晒干或风干后,里面的灰尘就会结在表面,很难被冲刷掉,日积月累形成泥带。由于泥带和玻璃表面又形成高度差,在下次降雨时积水区域会更大,脏污区域会不断变大。
那么积灰和泥带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一、降低组件发电量
积灰往往在组件的下半部分,因而就形成了整排电池片被遮挡,此时即便组件上半部分仍能发电,但整块组件的电流将下降很多,下降幅度与积灰厚度与面积有关。一般来讲,积灰厚度越大,透过积灰到达电池片的光辐照就越少;遮挡面积越大,受影响的电池片面积就越大。这是影响工商业彩钢瓦屋顶发电量的最常见因素,可导致的最严重后果是电站完全不发电。
二、危害光伏系统安全,对组件形成热斑、PID、AR减反膜受损
由于组件下沿泥带遮挡入射光,该区域的电流明显小于其他非泥带区域,造成泥带区域的热斑效应,而热斑效应轻则影响电池寿命,重则造成局部温度过高并最终导致火灾。
而组件下端的PID一般就是因为组件下端更易积灰,杂质离子比组件表面其它部位更多,与玻璃表面边框之间的电阻降低,漏电流增大,从而造成该区域电池片更容易产生PID衰减。
组件积灰、积水、泥带,最直接的办法当然是用清扫的方式对电站进行运维。然而电站清扫并不能随时随地进行,特别是工商业彩钢瓦屋顶,高处作业的风险,加上人工清扫的成本,让很多业主甚至放弃了运维。对于已经形成的泥带或油污,清洗更需要额外的成本和精力。
根据调查显示,每周清洗光伏电站的业主仅占15%,甚至有38%的光伏电站从来都不清洗,一半多的光伏电站存在严重积灰的现象。对于低倾角如彩钢瓦屋顶光伏电站,一旦形成泥带遮挡,对发电量的影响将更为严重。
有时组件表面的浮灰影响不大,组件下沿边框处的泥带才是发电量下降的罪魁祸首!而定期清扫只治标不治本,亟需具有性价比的解决方案。风行的研发团队也一直关注着该问题,将根据此情况设计更符合市场需求的解决方案,相信新的解决方案将会在未来为电站和分布式业主带来更大的收益,敬请期待!